采摘蔬菜工具手工制作(用胡萝卜做圆锥的具体步骤)
篾,打三个数字
篾,打三个数字是896。
来源:
竹篮。如今,昆明市晋宁区晋城街道天城门村还有少数人会编制,有的人家门口还栽有竹子。篾匠通常会选取长势较好的竹子,经过砍伐、晒制、削篾等程序将竹子变为粗细不同的篾条,篾条再经过繁琐的步骤,加上大竹片、竹节的整合。
最终制作成簸箕、提篓、箩筐、蒸笼、筛子、背篓等等竹编。篾匠最重要的基本功就是割篾。一个优秀的篾匠通常专门有一把属于自己的篾刀,该刀呈竹叶形,器身略往上曲翘,背有脊,断面呈人字形,两刃前聚成尖锋,后部平直,一把篾刀在篾匠手中能得到完美的应用。
编制的过程中用得最多的也是一把篾刀,篾匠为了发挥出篾刀的最大作用,一般都是徒手使用,所以常常被篾刺扎到肉里。久而久之,篾匠的虎口、拇指、四个手指指弯处都有厚厚的老茧,而后篾刺也就扎不进去了。
一个小小的里包含着多种粗细的篾条,大大小小的竹片,或多或少的竹节。每个篾货都是由经验丰富的篾匠用篾刀、护膝、尺子、锯子四个简单的工具制作而成,不同于现代化机械的流水生产,手工编制的古朴大方,却又无可代替。
制作篾货的竹片。以前,晋城街道天城门村有很多的篾匠,大家除了在田地里劳作之外就是在家编制。篾匠编制通常是在大庭广众之下进行的,所以人们也不用专门拜师学艺就能学会,加之日常的交流,编制技艺会越来越精湛。
而如今,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,会编制的人越来越少,以前的篾匠也加入了种植蔬菜、花卉的行列,加之逐渐被塑料制品替代,篾货也就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了。
虽然有了替代物,但是篾货仍受欢迎。可以供农户用来采摘豌豆、西兰花,不仅美观大方、结实耐用,而且经济实惠、绿色环保,既有实用功能又是手工工艺品,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。
金坛雀舌的手工制作方法
金坛雀舌的制作工艺源远流长,既有传统的手工技艺,也有现代化的机械化生产。手工制作过程中,主要集中在采摘、起锅和整形这三个环节。首先,采摘是关键。在谷雨前,采摘嫩度适中的芽叶,要求是一芽一叶初展,芽叶长度不超过3厘米。大约每制作1斤金坛雀舌,就需要收集4.0~4.5万个这样的芽叶。采摘后的芽叶需均匀摊放在竹匾上,经过3至5小时的自然摊放,以确保下一步炒制的质量。
起锅时,炒制过程十分讲究技巧。在铁锅中,炒制者需保持熟练的手法,如搭、抖、捞、压和抓,以控制温度和水分。当锅温达到80~90℃时,先用乌柏油涂抹锅面,待青烟散尽后,投入适量摊放的叶,通过抖和捞的手法,逐步降低茶叶的水分,至60~50℃时,开始调整手法,以搭为主,同时结合抖和捞,形成扁直的茶形。
整形阶段,目标是进一步塑造茶形并确保茶叶干燥。炒制者需要灵活调整锅温,从初始的60℃,随着水分的减少降至40℃,再在需要时提升至50℃。每锅投叶量约为300~350克,主要运用搭、压和抓的手法,同时加入理条手法,使茶叶呈现出扁平光滑、形似雀舌的特征,含水量降至6%左右时,茶叶才达到理想的干燥状态,随后摊凉并进行包装。
整个过程既体现了手工技艺的精细,也展现了对茶叶品质的严格把控,每一步都关乎到最终的口感和品质。金坛雀舌的制作,无论是手工还是机械化,都是一种对传统茶艺的传承与创新。
用胡萝卜做圆锥的具体步骤
原料:胡萝卜1根;工具:切刀、水果刀。用胡萝卜做圆锥的具体步骤:
1、 把胡萝卜洗净,切断;
2、在胡萝卜中间插一根牙签;插牙签为了保证切出来的圆锥型准、椎体端正;
3、在胡萝卜粗的一端。以胡萝卜中心的圆为准,先用刀切去多余部分。
4、切出大致的形状后,再用水果刀精修边缘和底面。
成品图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