丝瓜、瓠子也不甘示弱,一条条地结出来,摘得稍晚就会变老。辣椒炒丝瓜,浇在米饭上,汤汁会渗入米饭,简直是“下饭神器”。水牛儿是一种甲壳类昆虫,口器发达,呈棕褐色,不同地方叫法不同。在父母那个年代,能吃顿饺子就算伙食大改善了,到了我们这会儿,吃饺子实在是件稀松平常的事。到年后,会有另一样特色食物——“茶”,此茶非彼茶,这里的茶有点像天津地区的“面茶”。
童年食记
童年食记对于童年最深的印象,莫过于吃了,人的味蕾往往在童年就已经定了型,童年的味道,往往又是家乡的味道,酸甜苦辣咸,各有所好,各有所思。谈到吃,可说的东西太多了,那我们就大致按时间顺序来捋一捋吧。
春天,印象最深的就是嫩香椿芽炒鸡蛋。老屋的院子里有颗高大的香椿树,每到春天就会长出香椿芽,我们到老屋房顶上就可以摘到。拿回家后,母亲会把嫩芽洗净,切得了,和家里草鸡下的蛋一块炒,草鸡因为野外觅食,不吃饲料,所以草鸡蛋炒出来是金黄色的,嫩绿和金黄的混合,在视觉上就是一种冲击,味道上更是裹挟着一股春天的气息让人欲罢不能,配着馒头吃,或者和在面条里,有滋有味。一盘香椿炒鸡蛋,才真正让人的味觉从寒冬里苏醒。
夏天,菜园子里的各色瓜果蔬菜就都成熟了。家里在河滩旁开荒了一片菜园,那片菜园开的可真是不容易。我和哥哥小时候经常跟随父母去那片河滩地开荒,父母用锄头把沙土地下的石头刨出来,我们负责往河岸边运,经年累月,小菜园就开辟出来了。父母精心侍候着菜园,引河水浇园,施肥,除草,菜园好像懂得感恩似的,一到夏天就开始疯狂结果,每次父亲早上去菜园回来,都可以带回很多蔬菜。顶花带刺的黄瓜,洗净直接吃,脆生生的,中午吃饭泡上一盆干凉皮,拍两个黄瓜进去,调好醋、酱油、蒜,一盆绝佳凉菜就做得了。一捆捆的长豆角,洗净切成小段,什么样的臊子都少不了它的身影。还有大红西红柿,洗净切瓣,撒上绵白糖,酸甜可口,强过任何饮料。丝瓜、瓠子也不甘示弱,一条条地结出来,摘得稍晚就会变老。辣椒炒丝瓜,浇在米饭上,汤汁会渗入米饭,简直是“下饭神器”。炒瓠子是晚上喝粥的主要配菜,馒头蘸汤,或者把汤菜浇在稀饭里,同为“下饭神器”。蔬菜太多怎么办?答,腌起来。黄瓜、长豆角都可以腌制,家里有咸菜缸子,新鲜蔬菜放进去,到秋天,就可以吃到腌黄瓜和腌豆角了,还有腌制的洋姜,配上馒头,越嚼越香。
暑假下雨的时候,父母在家里有空,就会给我们做“油角儿”吃(在北京叫“菜角”),这简直是我最喜欢的食物了。韭菜鸡蛋馅的,三角形,放在热油里炸至金黄,出锅后一般会先端一碗上供,然后就轮到我们大快朵颐,外皮被炸得焦脆可口,里面包裹着喷香的韭菜鸡蛋。有时候,晚上会做水煎包,也是韭菜鸡蛋馅的,我一顿不知能吃几个,都没数过。这两样趁热吃最好,但即使放凉了也别有风味。
到夏末,尤其是入秋前的一场雨后,会有另一种独特小吃——炒水牛儿。水牛儿是一种甲壳类昆虫,口器发达,呈棕褐色,不同地方叫法不同。每次到夏末雨后,水牛儿就会从地底钻出来交配,这时候,就会看到山坡上很多拿着塑料瓶、塑料桶的人在抓水牛儿。我也会去凑热闹,但抓不了多少,哥哥倒是能抓很多,有时候整个塑料瓶里都满满塞着棕褐色的水牛儿。抓回家后,我会帮着处理,铰去足、翅、头即可,简单清洗,放在锅里撒盐炒熟,很香,有的母水牛儿腹中有籽,会体验到“爆浆”的感觉。相比于现在五花八门的零食小吃,那时候的炒水牛儿可也算是我们那代人在乡村独享的美食了。
到秋天,南瓜经常是蔬菜里的主角。母亲晚饭经常会摊南瓜丝“面余的”,土话是这个,具体怎么写我也不知道,也有称“煎饼”的,但这种煎饼绝不同于山东的煎饼、或者天津的煎饼果子,后两者在我看来并不好吃。摊之前,可以在面糊里和入切好的南瓜丝,然后把适量面糊均匀摊在鏊子上,摊出来后会有南瓜的香味,也可以在摊的时候打上鸡蛋,很是美味。面余做起来很快,吃起来也很快,因此可以算家乡的“快餐”了。秋天佐餐的食物还有前面提到的腌咸菜,除此之外,还有腌咸鸡蛋,咸鸡蛋要腌得恰到好处,时间太短,会腌不透,时间太长,会腌过头。什么才算腌好?一般腌好的鸡蛋壳都很难剥,所以可以用筷子挖着吃,腌好的鸡蛋蛋黄和蛋清分明,蛋清很咸,可以泡在稀饭里吃,蛋黄呈金黄色,筷子一扎会滋出油脂,咬在嘴里,劲道弹牙,满口生香。
冬天里的蔬菜相对比较匮乏,炒白菜、土豆居多。炒豆腐和炒粉糕也经常会在晚饭中作为配菜。自从在外求学后,我很少再吃到家乡这种瓷实、满是豆香味的北豆腐了,多是筷子一夹就散的南豆腐,寡淡无味。粉糕也是家乡的特色小吃,红薯粉芡为原料,加水和成团,放进饸饹床子里压入沸水,煮好后捞入另一个盆中,加以葱花搅拌,等待凝固成型,一盆粉糕就做好了(大致流程如此,小时候见家里做过,可能存在遗漏),随吃随切,一大盆粉糕一直可以吃到过年,烹饪方法也简单,烩菜的时候放进去就行,口感弹滑,适合老人小孩吃。
有时候去镇上赶集,会吃到美味的油煎灌章,这种小吃也是家乡独一份。一般在集市上,一个老人支起个小摊,一口矮矮黑锅里热着油,锅边贴着一圈滋滋作响的长方形薄片——灌章,由于灌章是荞麦面做的,且油一般为驴油,两者在热力作用下产生的化学反应异常奇妙,释放出来的奇异香气能飘出老远,多数路人抵挡不住诱惑,会坐下吃几块,这时再看老人,熟练地煎好几片,用特制的竹片插起放入塑料小盘,浇上蒜泥,端到食客面前,再看食客,口水都要流出来了。这种便宜又美味的小吃,在外面竟然没有,要是出现在大城市里肯定会成为大家竞相追捧的美食,毕竟,谁又能和自己的味蕾抗衡呢?
到年前,“蒸煮”是一档子大事,年前人们打招呼经常会问“蒸煮了没?”所谓蒸,就是蒸馒头、豆包,有的还会蒸包子,通常会蒸很多,码在缸里或者纸箱里,天冷易存放;所谓煮,就是在油锅里炸麻糖、“个扭”,这两样貌似也是家乡独有的,我在别处没见到过。二者的原料均为面粉、鸡蛋、糖、油,花样多的还会加入柿子或者红薯,首先在面粉中打入很多生鸡蛋,加入适量油和面,和好面后醒一段时间,然后切块,揉条,切片,编花,放到热油里炸至金黄,捞出即可。刚炸出来的,酥脆异常,甜香可口,照例第一碗也是先上供。年前蒸煮因为量大,有时要全家出动,这时候就显得厨房小了,但主要还是父母在做,我们都只是“帮工”。之所以要做这么多主食,我听母亲说,家乡有过年期间不能动蒸笼、鏊子之类的说法,因此就需要提前备足主食。年前家里除开置办年货,比如购买大量肉、熟食、干货、鲜菜外,父亲还会自己炸丸子和带鱼,每次炸完都会喊我们趁热吃一些,这时我经常是在里屋看电视,听到父亲喊,就会颠颠儿地往厨房跑。
饺子是过年必不可少的主角,小时候家里人多,有喜欢素的,有喜欢肉的,所以父母每次都会调两种馅,甚至三种,韭菜鸡蛋、猪肉大葱、猪肉芹菜等等。在父母那个年代,能吃顿饺子就算伙食大改善了,到了我们这会儿,吃饺子实在是件稀松平常的事。但我在外面吃了那么多回饺子,总觉得不如家里的好吃,每次回家,父母都还会包顿饺子满足我。到年后,会有另一样特色食物——“茶”,此茶非彼茶,这里的茶有点像天津地区的“面茶”。每到正月十五前后,母亲会炒茶面(黄米面),炒芝麻,吃的时候放在热锅里,加水不断搅匀,然后加入豆腐、黄豆、海带、粉条等等,做好后舀到碗里,稠稠的,咸香适中,正月十六、十七,早晚吃顿茶,就算把年过完了。
我所想起的大致就是这些了,但肯定还不止这些,难免挂一漏万。人们经常会谈到“乡愁”,在我看来,最具体的乡愁莫过于父母做的饭了,那种酸甜苦辣会永远留存在味蕾里,印刻在基因上,这种乡愁的独特之处在于,它可以传承,自己如果可以从父母那里继承到做饭的方法,就会把这种乡愁的味道传给下一代。可惜我做饭不行,吃饭倒是在行,希望以后有时间可以多陪父母做饭,多学学如何留住这些味道。
豆芽机还能干什么
摘要:豆芽机是一项集物理学、生物学之精华开发而成的致富新产品,可以帮助消费者在家自制豆芽,常见的有绿豆芽、黄豆芽、黑豆芽、豌豆苗、香椿苗等等。但是豆芽机除了发豆芽,还能孵化鸡、鸭、鹅等家禽,甚至还可以用来发酸奶、米酒。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豆芽机还能干什么豆芽机除生产黄绿豆芽外,还可以孵化鸡、鸭、鹅等家禽。现在的智能豆芽机除了在种植方面,还可以发酸奶、米酒等增值功能,功能也算是越来越多。豆芽机同样适用于越来越火的特种养殖,如鸵鸟、山鸡、蝎子等等,可用于培养高档蔬菜,如香椿芽、豌豆苗、韭菜、食用菌、种子催芽、水果催熟,热带鱼养殖等等。
豆芽机能发什么芽苗
1、绿豆芽
1)中医认为,绿豆芽其性凉、味甘无毒,能清署热、调五脏、解诸毒、利尿除湿,可用于饮酒过度、湿热郁滞、食少体倦。
2)高血压和冠心病患者,夏季可常食素炒绿豆芽。民间用绿豆芽同鲫鱼炖服,治乳汁不下。绿豆芽榨汁,加白糖代茶饮,治尿路感染、小便赤热、尿频等症。
3)在绿豆发芽过程中,部分蛋白质可分解为氨基酸,从而增加原有氨基酸含量。其中还含有纤维素,若与韭菜同炒或凉拌,用于老年及幼儿便秘,既安全又有良效。
4)取食绿豆芽,可治疗因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夜盲症、缺乏维生素B2而引起的舌疮口炎及阴囊炎、缺乏维生素C引起的坏血病等。
5)烹食绿豆芽时最好加点醋,这样可使蛋白质尽快凝固,既可保持豆芽体坚挺美观,又可保存营养;同时应热锅快炒,使维生素C免致过多破坏。
2、黄豆芽
1)黄豆生芽后,天门冬氨酯急剧增加,所以人吃豆芽能减少体内乳酸堆积,消除疲劳。发现豆芽中含有一种干扰素生剂,能诱生干扰素,增加体内抗生素,增加体内抗病毒、抗癌肿的能力。
2)黄豆蛋白质含量虽高,但由于它存在着胰蛋白酶抑制剂,使它的营养价值受到限制,所以人们提倡食用豆制品。黄豆在发芽过程中,这类物质大部分被降解破坏。黄豆芽的蛋白质利用率较黄豆要提高10%左右。
3)另外,黄豆中含有的不能被人体吸收,又易引起腹胀的棉子糖等物质,在发芽过程中急剧下降乃至全部消失,这就避免了吃黄豆后腹胀现象的发生。
4)黄豆在发芽过程中,由于酶的作用,更多的钙、磷、铁、锌等矿物质元素被释放出来,这又增加了黄豆中矿物质的人体利用率。
3、黑豆芽
黑豆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、维生素、钙、锌等矿物质材质柔嫩、口感清凉、爽滑,做凉拌、热炒等均别具风味,深受人们喜爱。
4、豌豆苗
豌豆苗是由豌豆种子发芽长成的可供食用的豌豆小青苗。不但营养物质含量极为丰富(包含有蛋白质,胡萝卜素,VB1、VB2、VC以及钙、磷、铁等多种矿物质元素,其中磷的含量高于其他蔬菜),而且脆嫩可口。
5、香椿苗
香椿苗香味浓郁、营养可口,具有开胃、调节人体内分泌功能,是高档特色芽菜,可做香料、调料、配菜,可炒食、凉拌、腌制。小编认为香椿煮汤喝,简直是夏天解暑神器。
安徽有那些特色小吃?
安徽小吃巢县干丝的做法详细介绍 所属地区:安徽小吃 工艺:其他 巢县干丝的制作材料:五香豆腐干、臭豆腐干各2块,菠菜、嫩黄瓜各50克,卤猪瘦肉、红辣椒、芝麻油各15克,虾米5克,姜10克,酱油10克,醋5克。 巢县干丝的特色:色泽鲜艳,香、鲜、辣中并带微臭,别有风味,是饮茶风味小吃。 教您巢县干丝怎么做,如何做巢县干丝1.将豆腐干片成6-7片,切成细丝,在案板上整齐地放成两边低、中间高的"品"字形,用刀一切两段,铲起,铺在盘中。 2.菠菜放入沸水中略烫捞出,挤去水分,理齐切成5厘米长的段。卤瘦肉、黄瓜、姜、红辣椒均切成丝。然后将以上各丝,分色间隔平放在干丝上,中心处放上虾米,浇上酱油、醋、芝麻油即成。 巢县干丝的制作要领:1.豆腐干要切成像火柴杆一样粗细; 2.所有的丝要切均匀,摆放时要注意色彩搭配的效果。 安徽小吃乌饭团的做法详细介绍 所属地区:安徽小吃 工艺:蒸法 乌饭团的制作材料:糯米2000克,粳米500克,猪瘦肉250克,鸭肉400克,豆腐500克,姜末15克,葱末25克,酱油15克,干淀粉100克,乌饭树叶2500克,菜籽油1500克(约耗100克),味精适量。 乌饭团的介绍:在安徽沿江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初八这一天,家家户户都有吃乌米饭的习俗。据传说,此饭有驱魔、避邪的作用。相传,古代有一孝子名叫目莲,其母因犯罪入狱,目莲常去给母亲送饭,都被狱兵吃掉。后来目莲做成乌饭送去,狱兵见是黑色的饭不敢吃,便送给目莲的母亲吃了。此小吃流传至今。 乌饭团的特色:饭团色乌油亮,馅料味道鲜美。 教您乌饭团怎么做,如何做乌饭团1.将乌饭树叶在石臼中捣碎,放入缸内,加冷水2500克,浸泡24小时,见水质呈深黄色时,用纱布过滤成乌叶水。取糯米600克放入乌叶水中,浸泡12小时,待米粒呈淡乌色时捞出,沥干水分。 2.豆腐片成1厘米厚的薄片,下油锅炸至呈金黄色浮起时捞出,切成黄豆大的丁。猪肉、鸭肉也切成黄豆大小的丁。 3.锅置旺火上,加入菜籽油75克烧热,下豆腐丁、肉丁、鸭丁炒熟,再放入酱油、葱末、姜末和水750克烧开,加味精,用淀粉勾芡待呈糊状时盛起成馅料。 4.粳米中加入糯米200克淘洗干净,晾干,磨成细粉,过筛后,加入适量开水拌匀,晾凉,揉成面团。另将剩余的糯米淘洗干净,倒入冷水浸泡10分钟左右,捞起沥干,用石臼捣成米粉,掺入面团中,拌匀揉透搓成条,摘成每个重35克的面剂100个,按成面皮,包入馅料,做成圆形生坯。将生坯蘸水,放入乌米中滚粘上乌米,上笼蒸熟取出即成。 乌饭团的制作要领:1.馅料加淀粉勾芡时要边加入边搅动,以免不匀煳锅底; 2.入笼蒸时要用旺火沸水速蒸。 安徽小吃小笼渣肉蒸饭的做法详细介绍 所属地区:安徽小吃 工艺:蒸法 小笼渣肉蒸饭的制作材料:糯米5000克,猪五花肉2500克,白糖50克,酱油100克,精盐50克,红腐汁25克,渣粉50克,葱末、姜末各25克。 小笼渣肉蒸饭的特色:滋润软糯,味美香咸。 教您小笼渣肉蒸饭怎么做,如何做小笼渣肉蒸饭1.将糯米淘洗干净,放入盆内,加清水浸泡8-12小时捞出,用清水冲洗净,沥干。笼内垫上净布,倒入糯米,上锅用旺火蒸20分钟左右至熟,取出倒在案板上摊开晾凉。 2.猪五花肉刮洗干净,切成片(每块重约50克),放入盆内,加入酱油、精盐、白糖、葱末、姜末、腐乳汁(或腐乳)拌匀,淹渍入味后放入渣粉拌匀,然后放入大盘内,入笼用旺火蒸约15分钟至九成熟取出。 3.每只小笼内,垫好净布,放入糯米饭150克,上盖三片渣肉,套成垛笼,上锅用中火蒸透即可。 小笼渣肉蒸饭的制作要领:糯米浸泡好后要用冷水冲洗干净,去掉异味等。 安徽小吃老鸭汤的做法详细介绍 所属地区:安徽小吃 工艺:蒸法 老鸭汤的制作材料:活老鸭1只,精盐50克,姜10片,葱100克。 老鸭汤的特色:汤汁澄清香醇,滋味鲜美,鸭脂黄亮,肉酥烂鲜醇,是安徽沿江的风味小吃。 教您老鸭汤怎么做,如何做老鸭汤1.将鸭宰杀,放尽血,用90度的热水浸烫,煺净毛,剖腹去内脏、爪、翅,再用清水洗净,沥干(内脏、爪、翅留作他用)。 2.将净鸭剁成块,分成10份,分别放入10个大碗内(头、颈剁成小块,搭配均匀),每碗内放入姜(片)、葱(2根,打结)、精盐5克,并加入清水(没过鸭块至八成满)。 3.将盛有鸭块的大碗入笼旺火烧沸,改用中火继续蒸2小时左右至熟即成。 老鸭汤的制作要领:1.鸭块不宜太大,以入口方便为宜; 2.入笼蒸时以鸭肉酥烂为佳。 安徽小吃苎叶保的做法详细介绍 所属地区:安徽小吃 工艺:蒸法 苎叶保的制作材料:糯米粉1000克,嫩苎麻叶400克,白糖500克,芝麻75克。 苎叶保的介绍:苎叶保原是皖南山区民间的点心,每年"立夏"时节,人们皆采集苎麻叶掺入糯米粉中做成饼,蒸熟食用。有"立夏吃苎饼,热天不中署"的传说。后经饮食业改进了制作方法,并配有馅料,使其风味更佳。 苎叶保的特色:饼色翠绿,质地软糯,味甜清香。 教您苎叶保怎么做,如何做苎叶保1.将芝麻炒熟碾碎,加入白糖拌匀成馅料。苎麻叶去筋,用冷水洗净,沥干,放入沸水锅内烫一下,捞起,再放入冷水中泡凉,取出挤去水分,放入绞肉机内绞成泥。 2.糯米粉放入盆内,倒入沸水300克烫拌均匀,加入苎叶泥,揉至有粘性,做成20个面剂,逐个按扁,包入一份馅料,收口成圆球形,放在刻有花纹的模具内,按平倒出,如此反复做好,入笼用旺火蒸约10分钟即成。 苎叶保的制作要领:1.包好馅料的圆球生坯放入模具前,模具内要先撒些干米粉,以免粘连; 2.入笼蒸时要用旺火沸水速蒸。 安徽小吃一闻香包子的做法详细介绍 所属地区:安徽小吃 工艺:蒸法 一闻香包子的制作材料:精面粉1800克,酵面120克,净羊肉800克,精盐20克,酱油80克,姜末25克,葱末50克,五香粉7.5克,食碱5克,芝麻油275克。 一闻香包子的介绍:因包子蒸熟时散发出一股扑鼻的麻油、羊肉香味而得名。它是安徽淮北阜阳地区一带的名优风味小吃。 一闻香包子的特色:馅嫩带汤,味美醇,无膻气。 教您一闻香包子怎么做,如何做一闻香包子1.将羊肉洗净,绞成蓉,放入盆内,加入姜末、五香粉、精盐、酱油和清水400克拌匀,再加入芝麻油拌成馅料。 2.将面粉放在案板上,中间扒窝,放入酵面和清水900克和匀。面发后,加食碱揉透,搓成条,摘成每个重30克的面剂。 3.取面剂一个,按成扁圆形,包入馅料一份,收口处捏成24道花纹,包顶留指头大的口,即成包子生坯。如此反复做好,入笼用旺火蒸10分钟左右即成。 一闻香包子的制作要领:1.羊肉蓉加水时不能一次加足,要分数次加入,要朝一个方向搅打起筋,中途不宜改变方向; 2.面粉加酵面后要揉匀饧透,加食碱后要揉至表面光滑、不粘手为宜; 3.包捏时花纹要均匀; 4.入笼蒸时要用旺火沸水速蒸,蒸至表面用手按有弹性为佳。扒香椿用什么工具
钩子。采摘技巧:普通栽培和矮化密植栽培的香椿,一般在清明前发芽,谷雨前后就可采摘顶芽,这种抄第—次采摘的,称头茬椿芽,不仅肥嫩,而且香味浓郁,质量上乘;以后根据生长情况,隔15—20天,采摘第二次。新栽的香椿,最多收2次,3年后每年可收2—3次,产量也相应增加。至于保护地栽培的,通过加温,冬季也可采摘,如不加温的,可在早春提前供应树芽。
香椿(学名:Toona sinensis)又名香椿芽、香桩头、大红椿树、椿天等,在安徽地区也有叫春苗。根有二层皮,又称椿白皮,原产于中国,分布于长江南北的广泛地区,为楝科。落叶乔木,雌雄异株,叶知呈偶数羽状复叶,圆锥花序,两性花白色,果实是椭圆形蒴果,翅状种子,种子可以繁殖。树体高大,除供椿芽食用外,也是园林道绿化的优选树种。古代称香椿为椿,称臭椿为樗。中国人食用香椿久已成习,汉代就遍布大江南北。椿芽营养丰富,并具有食疗作用,主治外感风寒、风湿痹痛、胃痛、痢疾等。